24小时咨询热线
点击数:269 时间:2022-07-30 11:14 来源:集美大学
今年暑期,我校承办了福建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民族团结我践行”专项,先后有“闽乡畲情浓,共绘同心圆”实践队、“智启教育,慧动乡村”编程筑梦实践队、“坪水相逢”实践队、“民族互嵌,寻梦闽宁”实践队、“闽藏青情”民族团结实践队等队伍开展了该专项社会实践,其中共有9名来自西藏、新疆的学生参与其中,结合当地实际,借助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的理解认知,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访谈、多样化教学等方式,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了解民族团结现状,并为当地人民带去了许多具有切实可行性的发展经验,加强了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同心圆越画越大。
“闽乡畲情浓,共绘同心圆”实践队发挥师范生专长,在泉州市安溪县善坛村、盛富村开展为期一周的“大手拉小手·民族团结我同行”调研、宣传教育活动。队员们来到湖上乡中心小学,面向畲族和汉族的学生开展“闽乡畲韵”系列教育活动,结合畲族文化以及学院专业特色,运用儿童剧、朗诵、服饰设计、绘画、剪纸、建构游戏形式,为学生带来畲族文化创新课堂。同时为增进畲族学子对于汉族文化的了解,实践队开设“嘉庚小讲堂”,将华侨精神、爱国精神融入到学生们的思想中。他们积极发挥专业优势,设计丰富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生发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们自信表达对民族团结的希望和自身的使命感。
图为“闽乡畲情浓,共绘同心圆”实践队队员带领畲族和汉族小学生参加开营仪式游戏
“智启教育,慧动乡村”编程筑梦实践队来到漳浦县当地民族小学展开实地调研活动,了解当地教育现状和科学技术课程开展情况,并随后与湖西民族中心学校老师们召开畲乡科学与英语教育现状研讨会,就师生们关心的“乡村小学英语老师稀缺”“乡村小学科学课程开展较少”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图为实践队与湖西民族中心学校老师们召开畲乡科学与英语教育现状研讨会
为更好地帮助民族小学的科学教育发展,实践队赴赤岭畲族乡开展以操作机甲大师为主的科教活动,由浅入深地指导孩子们探秘编程世界。队员们别开生面的教学以及生动有趣的课堂互动,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向往,为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教育打开了新思路。
图为“智启教育,慧动乡村”编程筑梦实践队员指导畲族小学生操作机甲
“坪水相逢”实践队走进华安县高安镇坪水村和良埔村,调研畲族民族村的发展情况,与当地公务人员就畲族特色的文旅产业发展、农产品品牌策划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希望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 “畲族文化+乡村振兴”的创新发展模式。
图为“坪水相逢”实践队队员与畲族民族村村民就乡村发展状况展开交流
实践队还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华安县大地土楼群实践调研,挖掘其与坪水畲乡文旅资源的差异,并与先锋村的老支书展开深度交流,了解当地发展历程,提议对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开发,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和红色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子,开发出蕴含着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红色旅游路线。
“民族互嵌,寻梦闽宁”实践队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到达闽宁故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研,深刻感受到八宝茶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福建茶文化融合,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实践队来到闽宁镇镇史馆教育基地,近距离感受了党带领当地以回族为主的各民族人民取得的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也更加坚定了对闽宁合作模式的信心。
实践队来到闽宁镇幼儿园和原隆新村幼儿园,带领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们设计民族服饰,寓教于乐,向孩子们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让“民族一家亲”的种子在各民族小朋友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民族互嵌,寻梦闽宁”实践队带领回族小朋友进行民族文化相关活动
团结之花芳华璀璨。集大青年也将继续在基层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生死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为少数民族地区带去更多行之有效的发展新思路、新理念,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展现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担当。
(文/图:洪彩珍 蔡文舟 沈明月 吴瑞云/编辑: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