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咨询热线
点击数:261 时间:2022-07-30 11:19 来源:兰州大学
根据学校关于2022年暑期工作部署,生态学院从生态学专业特点出发,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于7月7日至28日,开展了特色、多样化的暑期学校系列活动,助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精心组织田间暑期学校,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探索生态学奥秘
对于生态学专业而言,田间学校是最佳的暑期学校,因此学院十分重视生态学暑期野外教学实习工作。从方案制定,教师选拔,实习地点联系,设备设施准备,安全教育,动员会议,实习内容预习,师生讨论等工作,都做了精心组织。在充分准备野外教学实习后,袁建立、张世挺、任正炜、张仁懿、艾得协措、周显辉、任广朋等7位教师带领2019、2020级生态学专业40名本科生,于7月9日-7月19日在祁连山—河西走廊开展了生态学专业暑期野外教学学习。2021级生态学专业24名本科生,于7月7日-7月21日在民勤县治综合沙站参加生命科学院组织的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学院孙国均、张荣、史小明、刘坤老师参与了指导教师团队。实习期间学院领导不断关心实习进展,与实习师生交流沟通,实习师生在沙漠,草原,森林,农田、湖泊的野外教学十分丰富多彩。
生态学暑期田间学校教学通过本次野外专业实习,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实习日志、实习讨论、实习总结等多样化的田间学校活动,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知识复习检查。生态学田间暑期学校激发了学生在大自然面前深度思考,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索大自然生态学奥秘的兴趣。
积极应对疫情,锻炼学生自我管理和野外生存能力
7月19日学院师生野外教学实习地点武威市受疫情影响,对教学实习和学生返程产了影响,师生滞留在实习地点,给生活带来一定困难。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时刻与师生保持紧密联系,每日详细了解滞留师生基本情况和疫情防控、日常生活等方面需求。第一时间与学校联系对接解决师生面临的困难,引导师生落实属地防疫要求,叮嘱广大教师做好学生情绪安抚。对于返乡的同学及时联系,并与学生家长联系确保安全教育提醒。提醒学生配合做好属地防疫要求,统计好每一名学生返程及到家情况。武威市政府,凉州区、民勤县、天祝县得知情况后积极慰问实习师生,解决了师生生活、防疫物资短缺困难。
2019、2020、2021三个本科班级班主任卜海燕、任正炜、冉金枝老师针对实习期间疫情情况,立即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学业指导、生活关怀、疫情防控指导及心理疏导等系列内容交流,促进学生提高野外实习、防疫信心和经验。并配合学院、实习教师、当地防疫部门组织同学做好返程工作。学生在疫情突发情况下,滞留相对偏远的野外,锻炼了自我管理、自我调整、团结协作的能力。
组织针对性学业交流讲座,学业、学术学习双促进
针对本科生野外实习大量高山、荒漠野外考察、实验活动。学院组织针对性强、质量高的学业学术讲座交流等活动,加强对学生学业指导,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齐心协力开展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7月23日晚,开展生态学优秀学长学习经验分享交流会, 由辅导员任正炜老师主持,生态学一、二、三年级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活动。三名2017级生态学优秀毕业生祁天昀、冯雅婷、胡中元分享了生态学野外工作情况,为学弟学妹当前野外实习提供经验,交流学习心得、考研准备、科研生活等内容。并建议大家多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断提高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
7月24日上午,学院特别邀请甘肃省治沙研究站副站长纪永福研究员针对甘肃防沙治沙艰苦奋斗历程为生态学师生做了题为“甘肃科技治沙60年理论与实践”主题报告,报告由副院长邓建明教授主持。纪永福研究员首先对因疫情滞留武威实习基地的师生进行鼓励和关切,提醒大家认真做好防护。之后讲述了甘肃生态地位现状,从沙漠资源考察、治沙理论研究、治沙技术研究示范、民勤综合治沙模式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沙治科研进展,提出关于甘肃治沙的展望。并特别对在武威民勤治沙站实习的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指导和经验帮助。
搭建本科生交流平台,扎实做好夏令营活动
本科生夏令营不仅是外校本科生了解我校教学科研的窗口,也是增强我校本科生与外校本科生交流的平台。7月10日至11日,学院2022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3所高校的46名同学与生态学院教师线上相聚,进行热烈的交流与互动。方向文教授主持本科生夏令营活动,院党委书记王志成老师作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院长刘建全教授从学院发展历史、师资队伍、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平台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奖助政策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副院长邓建明教授从生态学学科属性、历史背景,学科启航发展、生源结构和就业去向等方面进行介绍。学院8个学科方向负责人分别对各方向聚焦的科学问题、人员组成、科研进展亮点等内容做了详细介绍。学院青年教师代表分别对生态学最新科研进展等方面作了精彩报告。夏令营活动激发了本科生攀登科学高峰的兴趣和激情,促进了我校生态学本科生与外校本科生交流,搭建了本科生开放型的学业交流平台,也促进了本科生进一步深造投身国家西部生态建设的强烈愿望。
抢抓暑期时间,教研相长促发展
对于生态学专业的师生来说,“一年之计在于夏”,特别是在西北高寒、干旱区开展生态学教学、科研的师生们。植物、动物、微生物活动高峰期就在夏天,寒旱区很多生物都能够抓住这个短暂的生长季节完成一年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这也正是寒旱区生态学工作者们也要抓住的季节,因此生态学院师生们的暑期学校在草原,在森林,在沙漠,在农田。尽管7月甘肃疫情发生,学院仍有40多名教师,近百名研究生、本科生到达了西北高山、沙漠、农田坚持野外科研教学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实在不能放弃田间野外生态学这个大课堂。
7月以来学院参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活动师生达到50多人,包括草原、生物多样性、荒漠、森林等科考任务。生态农业师生们在张掖、陇东种植、收获、推广“兰大211”小麦。甘南草原国家站等野外研究台站的师生们像往年一样有条无紊的开始了夏天野外生态学科教工作。
学院将继续高度重视生态学暑期学校工作,努力将生态学田间暑期学校建设成我校特色、标志性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根据生态学学科特点,围绕学生成才规律,突出专业特色,创建高质量的田间思政、教学实训等环境和机制。我们坚信生态学田间暑期学校将成为大学生激发思考力,锻炼沟通力,提升自信力的优秀学习平台。